欢迎来到雕塑头条官方网站 2024年10月11日  注册 登录
许鸿飞个人主页

“美美与共”:许鸿飞雕塑艺术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顺利举行

2024-05-27 10:10:50 评论 分享

2024年5月25日,“美美与共:许鸿飞雕塑艺术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哲学系锡昌堂103讲学厅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主办,以深入探讨文化传播视域下许鸿飞先生雕塑艺术的学术意义为主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及《中国雕塑》杂志社等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王丽霞主持。王丽霞书记对许鸿飞先生多年来对中大哲学系事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2024年是中大建校百年,也是中大哲学系建系百年,本次学术研讨会作为“百年系庆”活动之一,具有特别的意义。





开幕式首先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伟教授致辞,谈了他对艺术学与美学的理解,并以“生命的直白”与“生命的直观”为线索,串联起许鸿飞先生十年前在中山大学举办的雕塑艺术作品展与当下在中大哲学系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他认为艺术作品是“生命的直白”,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过程的展现,而本次研讨会则是“生命的直观”,是以哲学美学的角度去呈现艺术作品的内涵,可以拉近艺术家与观众对于这个时代与生活的直观理解,并表示希望大家既以直白又以直观的方式来展开本次研讨会。





《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宋伟光先生致辞,他对许鸿飞雕塑艺术的特性进行简要介绍,认为许鸿飞的雕塑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符号”。对在哲学系开展艺术与传播类学术研讨会表示了赞赏,以艺术作品与哲学思维的交叉来呈现今天的研讨会,认为这体现出了中大哲学系的前瞻性思维。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先生致辞。他表示从十年前“生命的直白”雕塑艺术作品展到现在,是他继续成长的十年,这期间有许多收获。真诚感谢会议主办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的付出与支持,表示会继续与中大哲学系保持密切联系,期待哲学与艺术的碰撞。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教授因事不能到场,但也发来会议贺词,她认为许鸿飞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他的雕塑创作是当下民俗艺术、时代精神、社会风貌的重要呈现,并以“人民性”“国际性”和“时代性”来概括许鸿飞的艺术实践及文化传播价值,祝愿会议圆满开展,祝福许鸿飞艺术之树长青。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两场。第一场研讨会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罗筠筠教授主持。


首先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教授发言,他主要探讨了许鸿飞雕塑艺术中“肥女”的艺术符号,认为这是一种蕴含着美好、大气的社会性身体符号,通过“肥女”化作一种力量,让人在思考过程中也能体验到生命力量的呈现。随后,清华大学哲学系肖鹰教授以“跨文化民间喜剧的身体狂欢”为题进行发言,认为软体化的堆积组织和喜剧夸张的飞动造型是许鸿飞雕塑艺术的两个鲜明特征,并借用巴赫金关于怪诞人体的定义来对许鸿飞雕塑艺术做美学界定,将民间、女体与狂欢认定为许鸿飞雕塑艺术的关键词,将许鸿飞肥女人雕塑补充定义为跨文化民间生命喜剧的身体狂欢。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主任王德胜教授就许鸿飞雕塑作品的“在地性”的美学特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在许鸿飞夸张而洋溢着生活幽默的造型里,以“为生活造型”的美学艺术传达了一种源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的平凡情绪,许鸿飞的雕塑是生活的艺术,是关乎生活本身的创作。《中国雕塑》杂志、景德镇陶瓷大学宋伟光教授针对许鸿飞的艺术符号与受众关系,从艺术走近公众、当代艺术的国际性、具象与抽象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从美术史的角度来审视许鸿飞的艺术价值。澳门大学艺术与设计系主任李军教授由许鸿飞雕塑作品创作的视角,分析许鸿飞雕塑创作由古典的强调秩序、稳定、和谐的“雕”到打破和谐强调个性的“塑”的动态过程,分析了其作品中所包含的民间文化中幽默、乐观的特性,并且给予了许鸿飞先生由雕的“静”到塑的“动”再回归到更深一层“静”的期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辉教授以“‘肉’的逻辑”为题展开发言,从西方“灵”与“肉”的逻辑中分析许鸿飞肥女系列雕塑作品的审美内涵,认为许鸿飞的雕塑作品达到了自由之中“肉”的自由,欢腾之中“肉”的欢腾,解放之中“肉”的解放,这是许鸿飞肥女系列作品的独特之处。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问永宁教授从文字学视角对许鸿飞肥女系列作品的“肥”字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将肥之义概括为充实(力量的内在性)、节制(表达的张弛)、匹配合适随时(动态性、随时空间变化)。




第二场研讨会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周春健教授主持。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张啸教授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许鸿飞雕塑作品进行三点分析,认为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是创造、修改和转变贡献文化的过程,艺术作品跨文化传播是通过特定方式互动和创造互动的过程,艺术作品跨文化传播起到了融合不同区域文化的作用,许鸿飞的世界雕塑巡展和百年村展在我国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既促进了艺术交流和文化传播,更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暨南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陈志平教授,结合自身书法艺术实践经验,围绕着肥劲、烈妇、圆润、性感、畸重、飞动与童心几个关键词来谈对许鸿飞肥女雕塑的审美体验,认为这类型作品富有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息、充满了对于世俗生活的热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画家、《广州美术研究》执行编辑许玉玲结合许鸿飞具体的雕塑作品来谈许鸿飞雕塑艺术的文脉内蕴与国际影响,认为许鸿飞的雕塑作品没有过多地受西方现代几何抽象形式语言的影响,他的雕塑作品回归了人自然的本性,丰满的造型体量“逼”出了现代,从中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条节奏美,产生了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中国传统审美情感,许鸿飞雕塑艺术世界巡展,不仅向世界宣扬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之美,也推广了世界各国独特的文化之美,并进一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融合与合作发展。广州美术学院外聘教师、广州美院美育名师工作室科研助理莫堪安从人性中“爱”的视角对许鸿飞雕塑形象“肥女”进行体认,认为许鸿飞注意到了中国雕塑的“公共性”和“在地性”,并进一步发挥出其作品的“直译性”,这与许鸿飞主张中国艺术需“走出去、走回来”这一核心观点一脉相承,也是辅以中国艺术向海外、向乡村的进一步佐证。中山大学哲学系周春健教授结合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诀来谈论“许鸿飞雕塑艺术的文化学意义”,认为“美美与共”是实现文化、文明、精神上的超越的共同财富,许鸿飞肥女系列雕塑以世界共同艺术语言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而他在此所提出的“天下大同”是非传统儒学意义上的大同社会,而是现代全球文明视野下的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在文化交流中强调中西方之间的双向互动的文明互鉴,最后对许鸿飞未来艺术创作提出诸多期待。




学术研讨会最后,由中山大学罗筠筠教授进行会议总结。针对研讨会“美美与共”的主体,罗教授认为第一个“美”是艺术学的美,而第二个“美”是哲学美学的美,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了今天的这场研讨会,并认为本次与会代表的发言带着众多的哲学反思,相信会带给许鸿飞先生以及从事艺术创作与美学理论研究的诸多同道以深层的启发。




来源:主办方


发表评论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